他们中有街道干部,有社区工作者,也有居民志愿者,他们都被居民们称为“卡口长”。值守人员是否到位?查验装备是否配齐?查验工作是否落实?“卡口长”们变身卡口“检查员”、防疫“督导员”,督促卡口严格落实测温扫码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等措施,做到“逢进必扫、逢扫必验”,从严从紧落实卡口疫情防控“四件套”措施,为居民站好岗、守好“家”。
探访1
退休不褪色
党员志愿者当“卡口长”
和平里街道地坛社区有12位“退休不褪色,退岗不离岗”的党员志愿者,他们都是社区居民,也是社区卡口的“卡口长”,他们用奉献担当牢牢守住社区的防控阵地。
“请您扫码测温。”6月15日中午12点,在位于地坛北里小区西北门的社区卡口,党员志愿者刘凤英仔细提醒一位居民。该居民说:“我就去老城一锅餐馆门口买点午饭,不进小区。”刘凤英回答道:“经过卡口的每一个人都得扫码测温,这是对大家负责,麻烦您配合。”
刘凤英值守的卡口地理位置比较特殊,附近有一排商户,居民进入小区前都会从商户门前经过。随着餐饮企业恢复堂食,商户人流量有所增加,需要卡口实施更严格的查验措施。刘凤英说:“顾客进入餐馆前需要先接受卡口的查验,进入餐馆时再次扫码测温、出示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卡口和餐馆都做到‘逢进必扫、逢扫必验’,这样就为小区居民的健康安全上了‘双保险’。”
针对快递小哥、外卖小哥、探亲人员等非本小区居民,该卡口专门放置了一本台账,用于记录他们进出卡口的信息。刘凤英翻开台账向记者展示:“你看,这位来探亲人员,姓名、电话、探亲的楼号户号都有详细记录,一目了然。”
地坛北里小区西北门卡口负责人刘凤英查看卡口登记台账
每当遇到手提重物不方便扫码的居民,刘凤英就会主动接过居民手中的物品。遇到不会用手机的老人,她就耐下心来帮助老人操作。“志愿者嘛,就是为大家服务的。”
刘凤英有着25年的党龄,从2008年退休开始,她就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。志愿服务时间久了,刘凤英和社区居民熟悉起来,谁是党员、谁退休了、谁家有老人需要照顾,她都一清二楚。刘凤英说:“我们小区里有位姓杜的居民,在平时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她也是一名老党员,退休了在家待着没事干,我就跟她说,‘你可以到卡口来帮着我们一起值守,为社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。’她当时就答应了。”自从担任“卡口长”以来,刘凤英积极履行职责,动员了不少退休党员参与到卡口值守工作中。
党员就要冲在前面,这是党员的担当与责任。”地坛社区居民王莉莎这样说。王莉莎也是一名退休党员,她和刘凤英一样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,每天准时出现在卡口,严格落实着各项防疫措施。
王莉莎说:“我就住在附近,过来方便,这么多老党员一起为疫情防控出力,不觉得辛苦,反而特别自豪。”
探访2
配齐“五类表”
精细化管好卡口
交道口地区是典型的平房片区,大大小小的胡同或相交、或平行,进出口多,管理难度大。府学社区给辖区各卡口均配齐了“五类表”,由卡口负责人每日两检,督导各卡口精细化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。
6月15日下午,刚刚忙完手头工作的府学社区社工姜斌,骑着电动车来到府学胡同西口卡口检查卡口“四件套”落实情况。姜斌拿起卡口桌面上的值守人员登记表、外来人员登记表、返京人员登记表、核酸检测登记表、弹窗人员登记表共“五类表”一一查看。作为府学社区卡口负责人,姜斌每日都会到辖区内的7个卡口进行督导检查,在保证上午、下午各一次的检查基础上,他还会利用工作间隙对卡口进行“突击检查”。府学胡同西口卡口就是他检查的重点之一。
府学社区卡口负责人姜斌查看卡口“五类表”
府学胡同是一条单行胡同,车辆只能由西向东进入胡同。胡同内有包括北京市文物局、东城区老干部局、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在内的多个单位,每日进出胡同的人员大约能达到上千人,是一条典型的“车多人多”胡同,管理起来难度较大。
为了从严从紧做好卡口检查工作,府学胡同西口卡口放了一个栏杆,防止车辆“闯关”现象的发生。姜斌说:“我们在摆放二维码展板的同时,还特意用A4纸打印了几张二维码,值守人员把二维码拿到车窗前,方便车内人员不下车就能扫码登记。在严格落实测温、扫码、查证、查验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‘四件套’后,会把栏杆拿开放行。”
当天是北京市东棉花胡同幼儿园教师曹璐下沉社区卡口的第一天。现场,姜斌关心地问道:“怎么样?检查工作还顺利吗?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?”曹璐表示:“居民们都很配合,自觉地扫码测温,没遇到什么困难。第一次在卡口值守,天气很热,我亲身体会到了社工们日常工作的不容易。”姜斌叮嘱道:“社区卡口是居民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,我们一定要守好,绝不能马虎。”曹璐点了点头。
参与卡口值守工作的,除了来自各委办局的下沉干部,还有在职党员、社工、居民志愿者。姜斌说:“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,大家每两个小时轮换一次进行值守。晚上则由保安进行值守。保证卡口24小时不缺岗不空岗,并做到‘逢进必扫、逢扫必验、一个不漏’。”
府学社区共有常住人口2800余户共5000余人,其中老年人居多。面对无智能手机或者不会操作的老年人,卡口值守人员还会贴心地提供“代扫代查”服务。最让姜斌感动的是来自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,他说:“严格的管理刚开始可能会‘得罪’一些人,但是时间久了,大家渐渐意识到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,大家的抱怨变少了,自觉性提高了。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,居民会送冰镇饮料、矿泉水到卡口,我们都特别感动,也不觉得累了。”
探访3
严格落实防疫“四件套”
“卡口长”也是“督导员”
为守护好家园安全防线,体育馆路街道选派48名街道干部、社工骨干担任社区卡口的“卡口长”,作为封闭管理和卡口工作的直接责任人,全力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。
“大妈,请您扫码测温。您的出入证呢?”6月14日上午,在磁器口大街北口卡口,正在值守的体育馆路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社区专员、二级调研员邱建生向一位老人询问道。老人回答说:“我不常出门,所以没办。”邱建生说:“大妈,您这可不行。咱们常住居民人手一张出入证,有了出入证,您进出方便,我们也会更放心。”邱建生随后向周围的居民确认这位老人是否居住在该社区,确认是本社区居民后,他将情况告知社区,督促社区尽快为老人办理出入证。
磁器口大街北口卡口临近磁器口地铁口,为了方便辖区人员精细化管理,社区为每一位居民办理了出入证,还为经常出入社区的外卖骑手、快递员办理了临时出入证。邱建生说:“但出入证并不能作为‘免查验证’,进入小区的人员依然要严格遵守测温扫码、出示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防疫要求。”
邱建生之所以查得严,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卡口值守工作人员,还因为他是承担着辖区6个卡口督导责任的“卡口长”。邱建生说:“只有我自己把卡口‘四件套’落实到位了,才能去督促别人。”
西唐社区卡口负责人邱建生正在卡口严格查验
在各卡口值守的有下沉干部、“两新”党组织党员、文明引导员、居民志愿者、物业保安等,每个卡口都由2至3名人员共同值守。每天上午9点,下午2点半,邱建生会到他负责的卡口挨个巡视,一方面监督值守人员是否严格落实“四件套”工作要求,另一方面检查卡口防疫物资是否配置到位。特别是针对进入小区的外卖小哥、快递小哥等,邱建生都会反复叮嘱卡口值守人员一定要做好此类人员的测温扫码、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工作。巡视一圈过后,他还会到磁器口大街北口卡口站岗值守。
有的居民一天之内出入卡口多次,却只愿意接受一次查验,觉得没必要。遇到这种情况,邱建生总会耐心地劝说居民配合社区防疫工作,为自己的健康安全负责。邱建生说:“大多数居民都是支持我们工作的。有个别不理解的,在我们的劝说下也都会改变态度。我总是跟卡口值守的工作人员说,大家要相互理解,要服务好居民,为大家站好岗,守好家。”
声 音
刘凤英
和平里街道地坛北里小区西北门卡口负责人
虽然我已经退休了,但是在卡口值守,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份“新工作”。在这个岗位上,我一心只想把工作干好。我们社区卡口的每名志愿者都是“卡口长”,严格进行卡口的各项防疫检查是我们的责任。我们多一分严格,居民们就会多一分安全,社工们也能少一点辛苦。人人遵守,人人参与,是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支持,也是对我们共同的家园最大的保护。
姜斌
交道口街道府学社区卡口负责人
我从事社区工作已经11年了。作为“东城社工”的我们一直秉承着“社区事 无小事”的宗旨为居民服务。如今,面对新冠疫情,卡口是居民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,当好家园“守门员”我们义不容辞,毫无怨言。同时,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的队伍,和我们并肩作战。我们相信,有大家的齐心协力,一定能守好我们共同的家园,守好我们生命健康的安全线。
邱建生
体育馆路街道西唐社区卡口负责人
我已经在体育馆路街道工作13年了。疫情发生以来,我多次参与卡口值守工作,对本地区的居民情况也都比较了解,我总是要求自己要转换身份,站在居民的角度,多为他们着想,做居民身边贴心的“卡口长”;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,严格落实各项卡口防疫工作,起到模范带头作用,从严从紧做好卡口各项查验工作,守牢疫情防控第一线。